黄河颂(黄河颂:这条巨龙为什么能够永葆生机?)

黄河,又称河沟,中华文明的发祥地,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世界第六长河、中国第二长河,起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,终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南岸入海,流经中国九个省区,总长度5464千米,流域总面积约752000平方千米。

人们对黄河的称颂远远不止这些。黄河在源头段的峡谷中,宛如一条巨龙环伺巍巍的群山,不断蜿蜒前行,沙砾崩解,泥沙淤积,打破山脉,刻划了千姿百态的峡谷、壮观的峰林;流经中游各地,黄河不但治河、防洪、灌溉、发电,还涵盖了丰富无比的人文历史文化,如壶口瀑布、龙门石窟、河南新郑考古遗址等。历史因黄河而产生,文化因黄河而积淀,黄河已成为中华大地上璀璨的精神坐标。

黄河,这条巨龙为什么能够永葆生机呢?在黄河流域一带,人们把黄河称为“河神”,风息波停时是河神安睡,潮涨浪高时是河神腾云驾雾。河神在民间信仰中被唤作“黄帝”,“黄帝”建立了华夏族群的基础,将氏族社会发展为部落联盟社会,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大一统。对于黄河,中国人有着深深的感情。

听黄河颂,聆听黄河之声!

黄河,源于中华大地,飞跃千里,穿越山川,历经沧桑,见证过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,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。

众所周知,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黄河滋润着中国的中部地区,养育着文明古国的发展,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。

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,有“黄河文化”、“龙山文化”、“二里头文化”、“商周文化”等。黄河流域还孕育了许多文学名著,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陕北的丰子恺,他的《黄河颂》直抒胸臆:“黄河九曲十八湾,草原风吹麦浪翻。远山近水楼台岳,落日余霞照猩红。”,抒发了民族对黄河的深厚感情。

言归正传,听黄河颂,聆听黄河之声,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代表。带上耳机,耳边响起那震撼人心的音乐,仿佛耳畔响起了黄河之水的潺潺流淌声。青黛般的河水,缓缓流淌着,静谧而深邃,银光闪闪。从耳边流过,掠过心田,带着一丝淡淡的思绪,统一了心灵,使人感受到上苍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。

听唱黄河颂,缅怀五千年文明

黄河,中华民族母亲河,是我国第二大河,也是世界著名河流之一。自古以来,黄河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灿烂。而“黄河颂”则是祭奠、纪念这条黄河而创作的名曲。

黄河颂(黄河颂:这条巨龙为什么能够永葆生机?)

“黄河颂”是一首诗经配乐的作品,词作者是康熙皇帝,曲作者是大乐之才光启。歌词中,颂赞了黄河的伟大、壮丽和坚韧,歌颂了黄河流淌过的历史,表达了中华民族赤子之心。

在这首诗歌中,黄河不仅被赞美为“巨轮奔流滚滚”,更被赞美为“中华母亲河,红旗升起,万众欢腾。春风吹来,满目生机,百姓心中,愉悦无比。”

可以说,“黄河颂”这首歌,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更是人民族精神的体现。每当听着这首歌曲,就能够想到黄河这条大河流淌了五千年,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,也烙印了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相关信息